小满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时,利用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 物重G/N | 空桶重G0/N | 拉力F拉/N | 桶与水重G1/N | 浮力F浮/N | 排开水重G排/N |
1 | 0.6 | 0.1 | 0.3 | 0.3 | 0.3 | 0.2 |
2 | 1.1[来源:Z。xx。k.Com] | 0.1 | 0.6 | 0.6 | 0.5 | 0.5 |
3 | 0.9 | 0.1 | 0.5 | 0.5 | 0.4 |
(1)请将表格中第三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2)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一组数据明显与其它数据反映的规律不符。为了得出结论,他将第一组数据中的桶与水重G1改为0.4N,排开的水重G排改为0.3N。请你评价他的做法:
评价: 。
针对此实验,你的做法是 。
(3)传说澡盆的水溢出给了阿基米德灵感,由此得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重要贡献是 。
九年级寒假时,小王同学从山上带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取g=10N/kg。他可用的器材有: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水。
(1)小王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重些,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太平(附砝码)来测矿石的质量。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2)小王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图中杠杆水平,细线竖直。他正确操作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为m= kg。
(3)接着他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他的做法是: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矿石;
C.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
(4)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取了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到达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kg/m3。
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2)小张同学的方案: 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 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下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 | 倒出油的体积(cm3) | 油的密度(Kg/m3) |
34.1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 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材料 | 物体质量(Kg) | 下落高度(h) | 下落时间(t) |
1 | 铁球 | 1 | 20 | 1.96 |
2 | 铁球 | 1 | 30[来源:学科网] | 2.47 |
3 | 铅球 | 1 | 20 | 1.96 |
4 | 铅球 | 2 | 20 | 1.96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和 ,
结论是: ;
(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 (填“相等”或“不相等”),
原因是: 。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