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
(2015·山西中考)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和小芳同学分别在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使用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9 | 50 | 51 |
(1)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小芳同学实验时发现海波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方法。图9
(2014·湖北荆州中考)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小全同学用的是如图10甲所示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2)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1乙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像可知:当时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
图10
(2015年湖北宜昌4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
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是
。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