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 p= ▲ .
(3)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小,这是因为 ▲ (2分)
(4)实验室有甲乙丙三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8 cm2、1.2 cm2和2 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 (选填“甲”、“乙”、“丙”)注射器合适。
右图是八(下)教材中的一个浮力小实验:
(1)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可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 ▲ N;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 ▲ ,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 ▲ ;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N,此时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 N。
(2)该实验 ▲ (能、不能)全面说明阿基米德原理;这是因为 ▲ 。
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 ▲ 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子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 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 ▲ 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形成如图丁所示的实验情景。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 。原因是: ▲ 。
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 位置平衡;并通过多次实验才能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实验的 ▲ ,寻找普遍规律.
(2)实验中,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是 ▲ N;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 ▲ (变大/不变/变小)
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实验室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桌上提供了如图甲所示的一些器材,其中电源电压6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A 40Ω”字样,定值电阻R1=40Ω、R2=20Ω、R3=10Ω、R4=5Ω。
(1)如图乙所示是甲小组同学已连接好的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分)
(2)甲小组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07A。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3)甲小组同学排除故障后,分别用R1、R2进行实验,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4V不变,并将电压、电阻及对应的电流记录下来。然后,将电阻R2换成R3,你的下一步正确操作应该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 (填“A”或“B”)端移动直至使 ▲ 为止。接着该小组同学又将R3换成R4,为完成该步实验,他们应改动电路才行,这一改动是 ▲ 。
(4)乙小组同学们率先完成了本次实验,他们作出的I—R图象如右图所示,你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是: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 ▲ 。
(5)乙小组同学余兴未了,讨论实验桌上的器材,认为还可以完成多个测量性和探究性实验,他们列举如下:①组成串联电路;②用电流表测电流;③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④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⑤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定性关系;⑥ ▲ 。
请你帮助乙小组同学在⑥处填入一个还可完成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