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A. 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 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1)为探究猜想A是否正确,小明使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推出的距离。
(2)为探究猜想B是否正确,小明应使________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推出的距离。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15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满足__________ 的条件。
(2)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每组实验的三次操作,都要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B,如图16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17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N;
(2)根据图乙和图___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3)根据图丙和图丁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_______________有关。
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刚做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力F拉动木板B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物块A相对桌面保持静止时,绳对A的拉力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力。
(2)实验中发现,图18甲、乙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_的大小有关。
(3)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问题,小刚又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物块C替代物块A,按照如图19所示的三种方式,将物块C放在木板B上进行三次实验。当木板B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且物块C相对桌面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分别为F2、F2、F3,则F1____F2_______F3。(选填“>”、“=”或“<”)
小明用杠杆、一盒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20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小明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图20乙所示。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在A处挂_____________个钩码。
(3)小明再次在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20丙所示。小明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然后记录下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数值。他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得不到正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上拉杠杆变成斜向上拉,如图20丁所示。若杠杆仍在水平位置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