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州中考)木块从如图14所示斜面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1)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2)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________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 | 木块质量/g | 运动距离/m | 运动时间/s |
1 | 100 | 1.000 | 0.8 |
2 | 150 | 1.000 | 0.8 |
3 | 200 | 1.000 | 0.8 |
4 | 250 | 1.000 | 0.8 |
图14
(2015年天津河西区一模)九年三班的同学们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提出了“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经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小车质量有关;
猜想二: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的器材有:质量不同的小车三辆,倾角可调的斜面一个(金属片位置已固定),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块,毛巾、棉布和木板各一块。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任务:(1)写出探究“猜想一”的实验方案;
(2)设计出探究“猜想二”的记录数据表格。
图15
已知A次和B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甲地——乙地 | 乙地——甲地 | 运行里程 | ||
A | 8:34开 13:49到 | B | 18:31开 20:39到 | 840 km |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
(1)A次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014·广东中考)现代社会汽车已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
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停车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如图16所示)
图16
下表是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
速度/( | 反应距离/m | 制动距离/m | 停车距离/m |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
40 | 7 | 7 | 8 | 10 | 15 | 17 |
50 | 9 | 9 | 13 | 15 | 22 | 24 |
60 | 11 | 11 | 19 | 23 | 30 | 34 |
80 | 15 | 15 | 33 | 43 | 48 | 58 |
100 | 19 | 19 | 52 | 65 | 71 | 84 |
(1)研究上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速度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越大。
(2)影响车制动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司机提出两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驾驶汽车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