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真题 试卷 试题及答案 word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真题 试卷 试题及答案 word版.doc
1  2  3  4 5 
  • 难度: 使用次数:172 入库时间:2015-07-24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通过滑轮组向下用力提升物体,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3)如图丙,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左侧,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N极。

                                                          

     
  • 难度: 使用次数:174 入库时间:2015-07-24

    2015年,南通建造的世界首座海洋生活平台“希望7号”出海试航。若试航中平台的排水量为2.5×104t,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5km,所受阻力是平台重的0.016倍。取g=10N/kgq燃油=4×107J/kg。求:(1)平台受到的浮力; (2)平台所受牵引力的功率;(3)若平台燃油机动力系统效率为40%,该试航过程至少需要燃烧的燃油质量。

     
  • 难度: 使用次数:386 入库时间:2015-07-24

    图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1A”字样,电压表量程0-15V。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调节变阻器滑片P至某位置,电压表示数为6.0V,电流表示数为0.50A,灯泡正常发光;再闭合开关S3,电流表示数变为0.75A(1)求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2)求灯泡的额定功率; (3)只闭合开关S1S2,改变电源电压并移动滑片P,使电路安全工作,求电路10s消耗的最大电能。

     
  • 难度: 使用次数:117 入库时间:2015-07-24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9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0、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明连接的图甲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连线正确。请在接错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两电表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为                

    AR短路    B.滑片P接触不良    CR0短路    DR0断路

     (3)排除故障后实验时,改变R0的阻值,测出对应的电流I。当R0的阻值变大时,为完成探究,应将滑片P         (选填“A”或“B”)端移动。

    (4)R0阻值换为50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请在图丙坐标中补描该点并作出关系图像。

    (5)连线时发现有一个错误数据点,反思产生原因,小明回忆是某次将R0的阻值由     Ω变换为错误数据点对应阻值时,未调节滑片P就读取电流而造成的。

     
  • 难度: 使用次数:122 入库时间:2015-07-24

    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F,若F>F,则木板的        侧更粗糙,实验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         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x2

    小明想根据x1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②简述改进方法: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         (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