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在学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利用不同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进行实验,并得到如下数据: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 h/m | 测力计拉力 F/N | 测力计移 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
2 | 0.1 | 0.8 | 0.3 | 83.3 |
2 | 0.1 | 0.6 | 0.5 | |
2 | 0.1 | 0.5 | 0.7 | 57.1 |
(1)根据s=0.3m这组数据,在图24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根据s=0.5m这组数据,求出所使用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
小明利用电压表和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测量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
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25所示。
(1)为了测量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请只添加两条导线完成图25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请把小明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
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 ;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3,闭合开关S2,记录电压表的示数为;
②请用R0及实验数据表示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P= 。
如图26所示,小英将酒精棉点燃放入瓶中,将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发现瓶子把鸡蛋“吞“了进去。小英认为这是由于瓶中空气受热后,有部分空气跑到瓶外,瓶中空气稀薄,对鸡蛋的托力变小,鸡蛋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瓶中的。请你用小英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英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写出实验过程及结论。
小明发现,在一个盛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木块,木块会受到浮力,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也增大了,他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的关系。为此他选择了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底面积已知的大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完全相同的钩码6个、刻度尺一个、记号笔一支、铁架台一个。
(1)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将钩码没入大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 ;
⑤ 弹簧测力计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仿照实验③、④再测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⑥ 根据公式 分别计算出六次实验钩码所受到的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所增加的液体压力F压,并记录在表格中;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结合图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颜色屋(如图27甲),屋内摆放着各色物品:红色的沙发和果汁、绿色的茶几和灯罩,墙上分别是红、蓝、绿、白的“光影之绚”四个大字。房间内灯光的颜色会在白色、红色、蓝色、绿色之间变化,你会看到家具、地板和墙壁上的字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的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睛所接受,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的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尘埃散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天空呈浅蓝色,完全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1)红光波长在630 nm至780nm之间,630 nm= 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2)图27乙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 组 成的;
(3)马路上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汽车,是因为汽车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 。(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或“散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