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初中物理2015中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试题精选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2015中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试题精选试题及答案.doc
1  2  3  4  5  6
  • 难度: 使用次数:78 入库时间:2015-05-07

    7所示,水中有甲、乙两支密度计,水面与甲的最上端刻度齐,与乙的最下端刻度齐,在回答测牛奶的密度应该用哪支密度计?这个问题时,一位同学用到了以下7句话:

    (1)把密度计放入牛奶中它会漂浮在液面上:
        (2)
    密度计漂浮在任何液体的液面上时,它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都与它自身受到的重力相等;
        (3)
    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4)
    一定体积的牛奶受到的重力大于同体积的水重;
        (5)
    密度计排开较小体积的牛奶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浮力;
        (6)
    密度计漂浮在牛奶中的位置要比在水中的位置高一些;
        (7)
    应该选用密度计甲。
        
    这些话中有的是多余的,采用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把问题讲得既精练又准确?(     )
        A
    (1)(2)(3)(4)(6)(7)          B(2)(3)(5)(6)(7)
        C
    (2)(3)(5)(6)                D(2)(3)(4)(7)

       

     
  • 难度: 使用次数:157 入库时间:2015-05-07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B的密度比为(    
         A
    .h3(h1+h2
         B
    .h1(h2+h3
         C
    .(h2-h13
         D
    .(h2-h31

     

     

     

       

     
  • 难度: 使用次数:243 入库时间:2015-05-07

    如图所示,一个铁球分别放在水中、盐水和水银中,受到的浮力最大的是(    

    A.在水中    B.在盐水中     C.在水银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难度: 使用次数:58 入库时间:2015-05-07

    科技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柱状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系上一块质量适当的石块,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桶里,如图8 所示。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1.在这里石块的作用是什么?试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

    2.这种浮力秤的质量刻度是均匀的吗?为什么?

    3.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直径为8.0cm ,当浮力秤中不放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图 8 所示)。请根据图中标明的长度值,通过计算,在1 2 3 4 各刻度线右侧给浮力秤标明对应的质量值。(π3.1,最后结果只保留整数)

       

     
  • 难度: 使用次数:61 入库时间:2015-05-07

    星期天,小芳在科学馆听科普讲座时,  讲解员说:热带海洋的海水密度较大,船从河流驶入热带海洋时,虽然自重不变,但船体会上浮一些。回到家里,她看到厨房里放着的酱油和陈醋。小芳想,我能不能用今天了解的知 识比较酱油和陈醋密度的大小呢?于是。她取 来酱油、陈醋和两个小碗,又找来固体胶棒的 塑料盖,并在其侧面标示出刻度作为器材,  如图18所示。   下面是小芳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用两个小碗分别盛适量的酱油、陈醋;

    2)将胶棒盖开口朝上分别放入酱油和陈醋中,胶棒盖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3)通过观察,比较                         ,来鉴别酱油和陈醋密度的大小,               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她按照上面的步骤操作,发现实验效果并不明显。经过一番思考,她找来少量的大米对实验进行改进。最终,她成功地鉴别了酱油和陈醋密度的大小。请你写出她对实验的改进方法,并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是如何鉴别液体密度大小的。

        改进方法:

        鉴别方法: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