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梦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某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接着他往量筒中加适量的水,用细线拴好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 cm3。
(1)通过计算可知矿石的密度为 kg/m3。
(2) “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
小明和小军在路边捡到一块不规则金属,想知道它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用天平测量前,首先要将游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砝码和游标尺上的游码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时,小明进行了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没金属块,标记水面的位置;
b.取出金属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3g;
(4)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5)小军认为小明的方法很麻烦,他找来了烧杯和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做了两次测量,就测出了金属块的密度.那么小军除了要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之外,还要测出 .金属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知道米酒的密度,于是从家里带来了一瓶米酒到实验室来测量,他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顺序如下:
(1)小明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线(1分)处,并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先在天平的左盘上放了空烧杯,调节平衡后称出空烧杯的质量如图中甲所示,又将一部分酒倒入空烧杯如图乙所示,称得米酒的质量为 g。
(3)小明称完质量后将烧杯里的酒倒入如图丙所示量筒中,经过计算他得到了酒的密度为 kg/m3.
(4)在和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学小舟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米酒,测出米酒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米酒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 )
A.能测出米酒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B.测出米酒的密度偏小不合理
C.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爷爷从老家给小华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稷山板枣。看到水盆中漂浮的尚未清洗的板枣,爱动脑筋的小华就想知道板枣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测量.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对天平进行了正确调节,正确测量了一颗板枣的质量,并记下砝码及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枣的质量是 g.
(2)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板枣的体积为27ml,则该板枣的密度是 kg/m3
(3)小华所测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甲
乙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此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