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绍兴中考)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__________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___________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该探究活动的实验装置。
(1)本次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
(2)张悦将系于玩具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两端的滑轮后,就在两盘内放上钩码。这是用来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和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车转过一小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由实验探究可知: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无锡中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a.分析序号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______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4 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 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