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连接图中的工作电路部分,使控制电路上S断开时甲灯亮,S合上时乙灯亮。
盛夏的傍晚,关于去何处纳凉的问题两名同学有了不同的看法:甲同学主张将船划到湖中去;乙同学主张将船停在岸边,上岸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看法合理?为什么?
某班同学分组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A、B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长度、粗细相同的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
(1)实验中根据 法的研究思想,应该要使这两个烧瓶中煤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实验中他们是通过观察 来了解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的。
(3)小红问小明:“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得到水,为什么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
(4)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小明和小军在路边捡到一块不规则金属,想知道它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用天平测量前,首先要将游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砝码和游标尺上的游码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时,小明进行了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没金属块,标记水面的位置;
b.取出金属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3g;
(4)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5)小军认为小明的方法很麻烦,他找来了烧杯和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做了两次测量,就测出了金属块的密度.那么小军除了要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之外,还要测出 .金属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