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1) ;
(2) 。
(2014·安徽芜湖期末)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我们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是否有关?现提供音叉、小槌、装水的玻璃杯等,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飞行器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与当时音速的比值。若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音速是340 m/s,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若这架超音速飞机按照上面的速度,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时间为2×103s,它从广州到北京的这段飞行距离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