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酿造“地瓜酒”的习俗。首先将番薯煮熟,晾到一定的温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发酵40天左右,其间每天搅拌一、二次;最后在“酒料”中分离出“地瓜酒”。图11是从“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装置示意图。
小明同学利用放假期间,在家协助爷爷完成了酿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在小锅中加入冷水;
②取适量酒料放入大锅里加热:
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
④适时用冷水替换小锅中变热的水;
⑤把“渣”取出,重复以上步骤。
请你说明酿造“地瓜酒”的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3 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 3 乙所示)请你说明“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
“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8所示。吃饭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汤料中进行烫涮。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这种“鸳鸯火锅”吃烫涮食品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试分析为什么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
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
(l)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2)它在什么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中的读数是-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2.3℃。
(1)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2)它在什么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