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2-1-13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填度数),MN右方的物质是________.
图2-1-13
如图2-1-14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光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图2-1-14
(2)(2014年昆明)请在图2-1-15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图2-1-15
(3)(2014年南京)在图2-1-16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MN的像M′N′.
图2-1-16
图2-1-17甲所示的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图2-1-17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2-1-18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的树.图2-1-19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的树的位置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
图2-1-18
(1)在图2-1-19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图2-1-19
(2)车向前行驶时,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与乘客的距离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在______________(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或“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