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建造楼房时常用的混凝土泵车,它使用柴油提供动力,能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抽到高处进行浇灌,该车满载时总重为2.5×105N,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它装有四只支腿,支腿和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m2,该车正常工作时每小时可以将60m3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求:(g=10N/kg,ρ混凝土=4.3×103kg/m3,q柴油=4.3×107J/kg)
(1)该车满载时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
(2)该车将60m3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克服混凝土重力所做的功;
(3)该车将60m3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消耗柴油2kg,则泵车的效率为多少?
如图是一款有煮洗功能的洗衣机的简化电路图及相关参数.此款洗衣机有两个档位,当开关置于位置1时为加热状态,当开关置于位置2时为保湿洗涤状态.其中电阻R1的阻值为22Ω[C水=4.2×103J/kg•℃],求:
加热功率(kW) | 2.4 |
加水量(kg) | 15 |
洗涤衣物容量(kg) | 3 |
额定电压(V) | 220 |
产品质量(kg) | 44 |
产品尺寸(mm) | 450×540×768 |
(1)在洗衣机内按“加水量”加入20℃的冷水加热到90℃时水吸收的热量;
(2)R2的阻值;
(3)洗衣机在保湿洗涤状态下工作时,电动机的功率为200W,则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多少?
下面是晓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入射角 | 15° | 30° | 60° |
反射角 | 15° | 30° | 60°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 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刘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
(2)刘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原因可能是 ;
(3)解决问题后两个实验连接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 ;
(4)该物质熔化结束后,继续加热升温过程中其比热容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为 ℃.
如图为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图:
(1)小明首先用手指按了按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型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然后小明重新调整好器材,继续实验;
(2)比较图A、图B、图C,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3)将图A中的探头逐渐下移,可观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 ;
(4)向图B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的深度相同,应将探头位置 (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并且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 ;
(5)小明又想探究一下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木块,分别放入了装有水和装有盐水的容器中,发现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浮力相等,所以他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