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 _ 关系。
(3) 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 ___ _ 。
(4)为了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你认为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是__ _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每次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 | 22.1° | 35.4° | 40.9° |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 _ 和__ _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 _ _ ,且折射角__ _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 _ 度。
小朵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首先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点燃烛焰发现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她应将光屏向__ _ (上/下)调;或将烛焰向__ _ (上/下)调. 调整后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20 | 6.7 | 倒立缩小实像 |
6.7 | 20 | 倒立放大实像 | |
2 | 15 | 7.5 | 倒立缩小实像 |
7.5 | 15 | ||
3 | 10 | 10 | 倒立等大实像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 _ cm;
(3)当U =7.5cm,时,光屏上所成像是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小朵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 .
(5)小朵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_ ______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靠近/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
下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
下落的快慢.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
的__ _ (填“A”或“B”)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__ _ ,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__ _ ,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和纸锥的轻重有关,并打算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的轻重不同,为了使纸锥的
轻重相同,只有剪刀、圆形
纸和胶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 m/s.
| |||
| |||
一列火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路过如图所示的路标。
求:(1)火车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扬州?
(2)若该火车完全通过一条长2800m的隧道需要用时120s,求火车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