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中,甲是用绳和木棍体验“滑轮组”威力的装置;乙是正在旋转着升降的滚摆;丙是用于“探究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装置.
(1)图甲证明了 ▲ ;
(2)图乙说明了 ▲ ;
(3)图丙的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物质 ▲ .
电阻R/Ω | 5 | 10 | 15 |
电流I/A | 0.3 | 0.2 | 0.15 |
电阻R/Ω | 5 | 10 | 15 |
电流I/A | 0.3 | 0.2 | 0.15 |
电阻R/Ω | 5 | 10 | 15 |
电流I/A | 0.3 | 0.2 | 0.15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 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 .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 .
冬冬在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图所示的电路图.
(1)实验过程中,冬冬把电阻R由5Ω换成了10Ω、 20Ω,每次闭合开关后,首先应调节 ▲ ,使 ▲ 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①保护电路;② ▲
(3)下表是冬冬测得的三组数据,实验中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 是 ▲ ,据此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
电阻(Ω) | 5 | 10 | 20 |
电流(A) | 1.20 | 0.60 | 0.30 |
(4)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爱思考的冬冬想到: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 (填序号).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 ②伏安法测电阻; 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图甲是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所用的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此实验中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 (选填“0~3V”或“0~15V”);
(2)一位同学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发现小灯泡逐渐变亮,而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小,这说明他在连接线路时 ▲ ;
(3)改正电路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1V,电流表示数为0.2A,则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 W;若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 (选填“a”或“b”)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 V,若此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W.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 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
(1)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2)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3)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 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
(4)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 能转化而来.
(5)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 (写出一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