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1)在图(a)中作出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面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b)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图(a)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凸透镜,当一束太阳光平行射向空气凸透镜时,出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图(b)是中间镂空的玻璃砖形成的空气棱镜,请你进行以下探究:
(i)请在图(b)中画出光线O1O2从空气进入玻璃后折射光线O2T的大致位置;
(ii)根据你所画的光路图,可以猜想:图(a)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iii)将空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当光屏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ii)中的猜想是 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这是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猜想的。
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下图甲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① ②
(2)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温度/℃ | …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98 | … |
(3)如上图乙中的四个图表示的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只要写字母)
如右图所示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3)当点燃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然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屏幕。小明的这个操作过程正确吗?答: (选填“正确”、“不正确”)。
(5)此实验不能用家用镜子的镜片进行,是因为家用镜子的镜片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右图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 ___(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 ______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_____ ____,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 __(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 __(填“上”或“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