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13(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4安。
② 求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P2。
③ 现有一个表盘如图13(b)所示的电压表可接入电路。
当选用 挡量程,并把电压表接入 两点时,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压表指针偏转变化角度最大。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如图14所示,水平地面上足够深的轻质圆柱形容器中放有质量为2.1千克,密度为0.75×103千克/米3的圆柱形木块,木块、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3S、8S。
① 求圆柱形木块的体积V木。
② 在容器中加入水,当水深为0.01米,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③ 继续往容器中加水,当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0时,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1) 的工具,用它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 (2) 。
电学实验中常用到电压表,使用时应 (3) 联在待测电路(选填“串”或“并”),同时“-”接线柱应与被测导体靠近电源 (4) 极的一端相连。
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 |
如图15所示,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
![]() |
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 (9) 有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16所示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10) ,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第二、三、五列数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11) 。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2) 。
④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表一中甲凸透镜的焦距 (13) 乙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