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必要性展开了探究。实验如下:
Ⅰ.如图甲,让载有正方体橡皮泥的实验小车,分别从斜面的A、B处自由下滑,观察小车与障碍物碰撞后橡皮泥抛落、受损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Ⅱ.如图乙,用胶带纸将相同橡皮泥绑在小车上,重复上述
实 验 | 车在斜面上位置 | 是否绑胶带纸 | 橡皮泥第一次 落地点到碰撞 处距离/厘米 | 橡皮泥受 损程度 | 实 验 | 车在斜面上位置 | 是否绑胶带纸 | 橡皮泥第一次 落地点到碰撞 处距离/厘米 | 橡皮泥受损程度 | |
④ | A | 否 | 10.2 | 磨损较多 | ③ | A | 是 | O | 不明显凹痕 | |
10.9 | 磨损较多 | O | 不明显凹痕 | |||||||
10.0 | 磨损较多 | O | 不明显凹痕 | |||||||
② | B | 否 | 17.4 | 磨损多 | ④ | B | 是 | 8.2 | 磨损较少,明显凹痕 | |
17.6 | 磨损多 | 8.4 | 磨损较少,明显凹痕 | |||||||
17.7 | 磨损多
| 8.1 | 磨损较少,明显凹痕 |
根据实验和所得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橡皮泥第一次落地点到碰撞处距离和___
(2)每一处实验都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碰撞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3)比较实验_____表明,在同样碰撞速度的条件下,胶带纸可以有效减轻碰撞造成的后果。
(4)比较实验③、④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过大时,胶带纸也不能阻止橡皮泥被抛出。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小明对这种落体运动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问题二: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
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并在可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准备进行实验。
(1)请你帮助小明设计探究“问题一”的实验方案。
(2)小明探究“问题二”时,通过实验,测量出同一物体分别从最高点下落的高度为hl、h2、h3,并测量出每次下落的高度所对应的下落时间为fl、f2、f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不满足正比例关系”。他猜想“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平方成正比”,若要验证这一猜想,应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回顾实验和探究:
(1)叶子和小雨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时:
①他俩提出的问题是: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根据经验,他俩猜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③实验过程如下:
a.他俩按如下电路图连接电路。请将电路图填画完整。
b.用R1=5Ω的定值电阻做实验,发现当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8V、1.6V、2.4V时,对应电流值分别为0.16A,0.32A和如图电流表的示数。请你在方框内设计表格并将实验数据整理上。
c.换用R2=l0Ω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④通过分析,他俩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得出了欧姆定律。
他俩经历的思维程序为:提出问题、__________、实验检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2)在上述探究中发现:对同一个导体,等的值 ,而这个值就
是导体的电阻;不同的导体,的值一般不同。可见,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
种特性,它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无关。于是
,他俩用如图电路验证“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M、N两点之间接入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实验发现:镍铬合金丝越长,灯泡越暗,说明电阻越_______。这种显示电阻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
(3)在上述实验(1)的电路中,将定值电阻换成螺线管,通电后吸引大头针,发现当滑 片向左移动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___________。实验说明:电流越大,通电螺线管磁性越强。
归纳式探究:
叶子探究在温度为0℃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氮气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她将压强由1.013×l05Pa增加到1.013×108Pa的过程中,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
由数据形式变为公式形式运用了____________法。
(2)在压强由1.013×l05Pa增加到1.013×l07Pa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公式简化为____________,则这时的p-V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________来表示。
(3)实验中若氮气的压强为1.013×l06Pa,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m3。
设计与制作:
给你一只弹簧,两个相同的平底试管,足量的水。请你将一架托盘天平改造成一个可以粗略测量小固体块密度大小的装置 。
要求配图说明:(1)装置:(2)刻度原理;(3)使用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