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L1与L2串联,应断开S1、S3,闭合S2
B.若L1与L2并联,应断开S2,闭合S1、S3
C.当S1、S2、S3都闭合时,两灯都亮
D.当S2 、S3闭合,S1断开时,只有L1灯亮
![]() |
根据下表提供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铜和铁若升高的温度比是2:3,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13:23;
B.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的热量较少,所以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效果比较好
C.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银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是水银
D.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大,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就比内陆地区气温大
物质 | 比热C[J/(kg·℃)] | 物质 | 比热C[J/(kg·℃)] |
水 | 4.2×103 | 铜 | 0.39×103 |
酒精 | 0.8×103 | 铁 | 0.46×103 |
水银 | 0.14×103 | 砂石 | 0.92×103 |
![]() |
小明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在导体甲的两端加上2.5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5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1.0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3A
C.当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上,则甲、乙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1
D.当甲、乙两个导体并联接在电压是3.0V的电源上,此时甲的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之比大于导体乙两端的电压与此时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小雨用了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数据如下:
t/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
Δt水/℃ | 0 | 1 | 2 | 3 | 4 | 5 | 6 | … |
Δt甲/℃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 |
①运用比较法并由表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
②如果使水和煤油都升高10℃,我们发现给 加热的时间长,这表明 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 温度
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 的。由此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③ ____ _ _ ___ __ _ 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④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 法.
⑤实验前要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出一个就可)
⑥小雨解释了家中暖气片内用水做循环物质的原因: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 。
(1)小丽拿了两瓶饮料,一瓶热的,一瓶凉的,当她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 ,内能 ,温度 ,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用锯锯木头时,过一会锯条会热得烫手,这是因为锯木头时,锯条要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 ,温度 ,在此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这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了锯条的内能,因此热得烫手。
(3)夏天烈日下,小明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
,在同样受热时,吸收的热量 ,因此在相同情况下,沙子的 比海水的大.
(4)对100g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像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吸收的热量(请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