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竖直匀速移动,测得数据如下:
(1)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图乙中,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拉力大小并不等于钩码重力的一半,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3)如果保持动滑轮不动,则拉力的大小 0.55 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华用动滑轮再次匀速提高同样多的钩码,但钩码上升的高度比原来高,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升高高度h/m | 测力计示数F/N | |
甲 | 1 | 0.2 | 1 | 0.2 |
乙 | 1 | 0.2 | 0.55 |
在学习势能知识时,小红将一张硬纸片对折,在开口一边剪两刀,然后,将一根橡皮筋套在开口边,做成了一个特殊的卡片。
(1) 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用手把它压平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___ _,因此它具有 能。
(2)接下来小红不将卡片压平,迅速松手后观察实验现象。小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 _____的关系。小红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限度内,________。
小雪和小红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的位置.
(1)小红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小雪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2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 .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
(4)在实验1中,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其它条件均不变,只改变绳子的绕法,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后小红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 .
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20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20乙所示).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 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 ,理由是 .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理由是: 。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勾码缓缓上升。(不考虑摩擦)
(1)实验中,将两个相同的勾码悬挂在A点匀速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1为 ____.
(2)将三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提高时,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则η2_____η1。(填“<” “ =”或 “>”)
(3)将同一物体分别悬挂在A、B两点,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
则ηA_____ηB。(填“<” “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