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时间t/s | 0 | 10 | 20 | 30 | 50 | |
路程S/mm | 0 | 12.0 | 22.2 | 48.7 |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_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m/s.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有些发声体的振动明显,很容易被观察,但更多的发声体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例如发声的音叉。这时我们就想办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把不易观察的现象变得易于观察。这种方法叫转化法。在小明的实验中,发声的音叉将塑料泡沫小球弹起,如图所示。那么,在这个实验中起到转化作用的实验器材是 ,开始塑料泡沫小球弹起的幅度较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该 。
小明还想用这些器材研究音调与发生体振动快慢的关系,于是他想先快速敲音叉,然后慢慢敲,分别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他的做法 (填“能”或“不能”)改变音叉的音调。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如右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且传播速度要 (填大于、小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