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2014届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 2014届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1  2  3  4  5  6
  • 难度: 使用次数:184 入库时间:2013-11-18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流过ABC各处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⑴按图示连接电路;

    ⑵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上表;

    ⑶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分析与论证】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

    ⑵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

    图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⑶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

     
  • 难度: 使用次数:61 入库时间:2013-11-18

    某校一个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4分)请你设计电路图画在方框内,并把实物连图连接完整。

    1)(2分)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左”或“右”)

    (2)2分)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能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_

    (4) 2分)通过实验,该兴趣小组测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表值填入表格中

    5)(2分)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使用次数:101 入库时间:2013-11-18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N,在右侧手向下拉绳子自由端,使绳子自由端在5s内匀速下降了4m.求:

       (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2)拉力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难度: 使用次数:217 入库时间:2013-11-18

    在图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1=5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1A,电流表A的示数为I=1.5A,求:1)R1两端的电压U1 2)通过R2的电流I2  3)R2的阻值。

     
  • 难度: 使用次数:145 入库时间:2013-11-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

    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是利用石墨烯的    (填选项前的字母);(2)

    A.透光性好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强

    (2)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    (1)

    (3)石墨烯是目前世上至今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2)

        A.“石墨烯的硬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