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l.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l.2505 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应用密度可以__________物质.小姬同学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图l5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
(4)计算出水的密度ρ.
【评估】
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改进实验后,小姬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lg/cm3.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冰的质量m/g | 冰的体积V/cm3 | 冰的密度ρ/(g·cm-3) |
1 | 36 | 40 | 0.9 |
2 | 45 | 50 | 0.9 |
3 | 54 | 60 | 0.9 |
【分析与论证】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
(2)如图l6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说法________正确(填序号).
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问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1 | 40 | 13.3 |
2 | 30 | 15 |
3 | 20 | 20 |
4 | 15 | 30 |
5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6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分析与论证】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l7所示,光屏应移至__________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__________观察(填“左”或“右”).
(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如图18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小灯泡Ll标有“6V 6W’’的字样,小灯泡L2、L3标有“6V 12W”的字样.(假设小灯泡电阻不变)
(1)闭合S2,断开S1、S3,调节电源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为6V,求L2的实际功率.
(2)闭合S1、S3,断开S2,调节电源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求L1的电阻.
(3)闭合S1、S2、S3,画出此时的等效电路图.调节电源电压为l8V,求此时L3的实际功率.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l9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H(如图19乙所示).(不计摩擦与绳重) (学科网精校)
求:(1)动滑轮的重力G1.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如果减少钩码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