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9(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l的阻值为2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如图9(b)所示。
① 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l。
② 求10秒内电流对电阻R2做的功W2。
③ 现有几种定值电阻和变阻器的组合:甲(5欧、“10欧1安”),乙(5欧、“50欧1安”),丙(10欧、“20欧2安”),丁(10欧、“50欧1安”)。请选择合适的组合替换R1R2,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最大。选择 。
重为2牛、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4×103帕。求:
①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②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容器。
③ 若薄壁容器底面积范围为S~4S,现将一密度范围为ρ水~6ρ水、体积为2×10-3米3的物体放入容器中,物体浸没。求容器对桌面压强变化量△p的范围。
在做“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时,某同学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侧后出现了如图10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该向 (1) (选填“左”或“右”)移动两侧 (2) (选填“钩码”或“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3)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测量 (4) 。
![]() |
如图11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①该透镜的焦距为 (5) 厘米或 (6) 厘米。
②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7) ,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③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 (8) 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时,按图12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已得知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的结论后继续探究。实验中改变电阻R1R2的值,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 小王同学在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A1A2和A表的数据及相关条件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9) 。
② 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电流表A1A2示数的比值和电阻R1与电阻R2的比值及相关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是: (10) 。
实验 序号 | 电阻R1 (欧) | 电阻R2 (欧) | A1表示数 (安) | A2表示数 (安) | A表示数 (安) | V表示数 (伏) | 总电阻R (欧) |
1 | 5 | 10 | 1.2 | 0.6 | 1.8 | 6.0 | |
2 | 5 | 15 | 1.2 | 0.4 | 1.6 | 6.0 | |
3 | 10 | 15 | 0.6 | 0.4 | 1.0 | 6.0 | |
4 | 15 | 20 | 0.4 | 0.3 | 0.7 | 6.0 |
③ 他们依据欧姆定律组合了表格中原有的相关量,求出了并联电路总电阻,将求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的最后一列。 (11)
④ 他们分析了表中总电阻与两个并联电阻的大小关系后,认为当5欧、20欧两个电阻并联时,可以用一个电阻等效替代。然后利用图13所示的电路实验验证,实验时他们应选用范围是 (12) 欧的电阻R总替换,才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⑤ 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同学们还应改变 (13) 重复上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