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江西省吉安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七校联考物理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 江西省吉安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七校联考物理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1  2  3  4 5 
  • 难度: 使用次数:173 入库时间:2013-07-10

    如图所示是我军某型号的水陆两用坦克,它的车体比普通坦克要大,呈船形,既能在陆地行驶,也能在水中浮动。该水陆两用坦克的总质量是22t,履带的总触地面积是2m2,发动机功率是420kW,水上最大速度14.4km/h,陆地最大速度54km/h。请根据以上信息求解该坦克:

        1)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在水上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

    3)在水上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4)在陆地上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坦克受到的阻力是多大?(g=10N/kg

     

     
  • 难度: 使用次数:169 入库时间:2013-07-10

    20126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探测器—“蛟龙号”(如图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7000m深海探测。(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1.0×103kg/m3g10N/kg)。

    1)若“蛟龙号”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2×107Pa,则它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多少?(不考虑大气压)

    2)“蛟龙号”完成任务后,漂浮在海面上,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水面,起重装置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P2=2P1,起吊过程中“蛟龙号”总质量为22吨,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不考虑水的阻力)。

     

     
  • 难度: 使用次数:172 入库时间:2013-07-10

    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装置是___________,测量大气压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是___________,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均选填字母)

    2)如图所示,__________图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_______图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同一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这两组实验,都采用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时,它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使用次数:66 入库时间:2013-07-10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己设计,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图所示,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F是塑料饮料瓶、橡胶塞及弯曲的玻璃管制成的溢水杯,E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升降)。

        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E,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B的示数变化量FBFA______FB;(填“>”、“=”或“<”);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上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改进的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较有什么优点?(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使用次数:117 入库时间:2013-07-10

    小星和小明分别在两个小组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将杠杆安在支架上,并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a),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支点左侧加挂钩码,在支点右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b),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记录了左侧钩码离支点距离,及所挂钩码数(其中每个钩码重为1N),右侧挂钩离支点距离及拉力的大小。从图(c)读出的拉力为___________N

    3)小星保持图b中的相关数据不变,只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d),仍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了相关实验数据,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通过挂钩码分别改变F1F2,通过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其他小组的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你能利用上述______________图做实验即可验证你的观点。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