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云南省玉溪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 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 云南省玉溪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 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1  2  3  4  5
  • 难度: 使用次数:604 入库时间:2013-04-03

     小明自制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实验步骤如下:

    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密度计。

    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2)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4)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1 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500 cm3,盐的密度为2.5 g/cm3,则盐水中含盐             g。(假设盐放入水中,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 难度: 使用次数:157 入库时间:2013-04-03

     在打捞海底沉船时, 常用水下机器人潜入水下打捞沉船上物品,已知ρ海水1.03×103kgm3求:

    (1)机器人在水下70m处受到海水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2)某时刻机器人在水下用竖直向上的力举着体积为0.02m3密度为2.7×103kgm3的物体静止不动,求该力的大小.

    (3)若机器人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机器人在水下以0.5m/s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时,机器人水平推进力的功率.

     


     
  • 难度: 使用次数:180 入库时间:2013-04-03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小华同学对家里的电磁炉进行了相关的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了电磁炉及她家电能表的有关数据,如右表所示。(水的比热容为c= 4.2×103J/(kg·)。请你根据小华同学在活动中获得的有关资料,求解在这段时间内:

    1水所吸收的热量

    2电磁炉的实际功率

    3电磁炉烧水的效率

    观察对象

    有关记录

    研究活动

    电磁炉

    铭牌

    U220V

    P1kW

    用电磁炉加热一壶水(水的质量m2kg,初温t030℃

    关闭家里其它用电器。只将该电磁炉接入电路烧水,观察到电能表表盘在5min内转了150r,最后测得水的温度 t50℃

    电能表

    铭牌

    220V  10(40)A

    50Hz  2000r/kW·h

     
  • 难度: 使用次数:602 入库时间:2013-04-03

    图是供电设备向居民楼用户输电的示意图,为保证居民楼内的用户所有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居民楼的输入导线间的电压必须保证为220V,当居民楼内消耗的功率为44 kW时,求:

    1)通过输电线的电流为多少安?

    2)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1Ω,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是多少伏?

    3)当居民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由44 kW增加到88kW,所有用电器均正常工作时,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增加了多少?

     


      

     
  • 难度: 使用次数:167 入库时间:2013-04-03

    你思考过人在水平路面上前进时是否要克服重力做功这一问题吗?小明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有关测量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表中的步距是指跨出每一步两脚之间的距离;重心升降高度是指跨出每一步时,重心下降或升高的变化值):

      请你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进行以下计算分析:

    小明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则行走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小明的脚跟提起后的姿势如图所示,O点是脚尖与地面的接触点,阻力F2的大小等于人的体重,其中AO=16cmAB=4cm,则排肠肌提起脚跟的动力F1为多大?

    小明行走100m的路程要克服重力做多少功?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多大?

    质量m/kg

    步距L/m

    重心升高或降低h/m

    步行距离s/m

    时间t/s

    50

    0.50

    0.05

    100

    1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