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我们常用一块玻璃板、一把直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大致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扳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扳,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扳的距离
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
(2)保持烛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总是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说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小辉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下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①小辉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图进行。
②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利用拉力与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人推桌子,桌子前进;停止用力,桌子也停止前进。对类似生活中的现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这个观点是否科学呢?一组同学在了解了伽利略的研究后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问题(1)为什么要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答:
问题(2)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可直接得到什么结论?
答:
问题(3)从这个实验可推理概括出什么结论?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