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1)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 .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③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根据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 (选填“大”或“小”)
原因是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 ,A的作用是 ;B是 ,B的作用是 .
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使用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mL,如图,则使用 mL的滴剂等于服用6mL的糖浆.
如图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用红光、紫光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用 色光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