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2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
(2)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的熔化规律是 ;
②冰的熔化共用了 min,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小伟利用光具座进行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_________,可是在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通过实验他得到了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如图13所示),由图1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他按照如图14所示: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是凸透镜,_____是凹透镜。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_。
图13 图14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5中a、b所示,则:
(1)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2所示: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6 | 98 | 98 | 98 |
表2
其中第 min的数据记录错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应该是 ℃,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选填“水银”或“酒精”, 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4)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 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3中:
表3 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70 |
温度/℃ | 98 | 71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22 |
小明通过描点法画出图16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根据表3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_______℃左右。
②根据图16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