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1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B处出现蜡烛的像。
(1)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_________。
(2)小刚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若用刻度尺量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2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13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14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得到下列记录表格。
时间(min) |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5 | 98 | 98 |
⑴某同学检查记录数据后发现,某一次记录有明显错误,这个错误是第 min时记录的。
⑵从记录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①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②水沸腾时的特点 。
⑶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实验过程用的时间太长,为了适当缩短实验时间,请你帮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至少写出两种) 。
⑷图11甲、乙、丙三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 其中正确的是 。
图11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步骤:
A.将烧杯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内,记下盐水的体积为V;
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将盛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其质量为 m1;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E.根据ρ= 算出盐水的密度;
F.把盐水倒进量筒后的剩余盐水连同烧杯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其质量为m2。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请按实验合理步骤重新排列:(写字母) 。
(2)实验操作过程,天平和量筒示数,如图15所示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 | 烧杯和剩余盐水总质量 m2/g | 量筒里盐水质量m/g | 盐水的体积V/cm3 | 盐水密度 g/cm3 |
小明家到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雪,他马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明回家后利用求出了自己全程的平均速度,试对该求法作出评价。并求出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