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牛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如图5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方案A: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
(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的总质量m4;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用m3、m4、V2表示)
【评估与交流】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 中,牛奶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如图6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如果在调节过程中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让支点挂在杠杆的中心主要是为了 。
(2)实验过程中,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数据。当然也可通过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倾斜状态下达到平衡,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但我们总是选取杠杆的水平平衡状态进行实验,其原因主要是 。
(1)重为5N的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请画出木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2)为了使杠杆平衡,请画出在右端用最小的力的方向,并画出动力臂L1。
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l: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
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1)比较v1、v2,可知vl_______v2(选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设计步骤l和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步骤 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______的关系。
今年小明家里的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了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测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为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为360g;然后借助牙签将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为240g。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以下问题:
(1)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少?
(3)小命用这种方法测出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