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1  2  3  4  5  6 7 
  • 难度: 使用次数:1146 入库时间:2012-12-19

    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11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 难度: 使用次数:224 入库时间:2012-12-19

    根据要求完成作图。

    1)图12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213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 难度: 使用次数:751 入库时间:2012-12-19

    6分,每问2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 难度: 使用次数:1027 入库时间:2012-12-19

    7)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       (填“甲” 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请你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5) 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在下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 难度: 使用次数:1195 入库时间:2012-12-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                    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