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平面镜成像画出图4中从A点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
如图5,有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学 | 甲 | 乙 | 丙 |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l(米)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0.8 | 1.0 | 1.2 |
m(克) | 30 | 40 | 50 | 30 | 30 | 30 | 30 | 40 | 50 |
θ(度) | 4 | 4 | 4 | 3 | 4 | 5 | 4 | 4 | 3 |
30T(秒)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54 | 60 | 66 |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的用的时间,目的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选填“有关”、“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 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 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 .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 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n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一块薄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蜡焰和像到玻璃板的 距离关系;两段等长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蜡烛和像 大小关系;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上一个光屏,那么在光屏上 不能(“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填“实”或“虚”).
(3)若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完全与A重合,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在放置时没有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