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14甲所示,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方法二:如图14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是由于啤酒瓶底可以 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选填“吸收”、“透过”)。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5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 于 ;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验证 ;
(5)小明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格。
实验序号 |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① |
你认为这种设计是否合理? ,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 ;
(6)若在实验时,看不清棋子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棋子的像: ;
(7)小明现在想探究棋子是否成的是实像,他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并在该位置竖直放一张白纸(相当于光屏),这时眼睛应在 观察棋子的像(“A侧”或“B侧”),如果 (能/不能)从纸上看到棋子的像,这说明所成的像是 (虚像/实像)。
(8)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华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16)
(5)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 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 左侧(如图16)。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如何改进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