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___▲____成蒸气,并___▲__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__成液体,并放出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 ▲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甲 乙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温度变化规律时的实验数据,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min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5.5 | 6 | 6.5 |
温度/℃ | 59 | 55 | 52 | 49 | 48 | 48 | 48 | 48 | 47 | 45 | 43 | 42 |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 ▲ 态,在第3.5min时 ▲ 态,
(2)根据数据可以判断,该过程是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 (选填“熔化”或“凝固”).
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⑴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则图中___▲___是沸腾前的情况.(填“甲”或“乙”)
⑵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6 | 98 | 98 | … |
①从记录数据看,在第____▲____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温度应改为___▲___℃.
②由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
(3)如图丙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的像,从而确定 ▲ 。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像.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 ▲ ,理由是: ▲ 。
(6)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