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拉力F=6N,拉力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 N。
指出下列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1)高空飞行着的子弹具有 能;
(2)钟表里卷紧的发条具有__ ___能;
(3)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 __能;
(1)画出简易吊车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2)如图,在杠杆ABCD上挂了一个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F 和它的方向.
(3)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阻力F2。
(4)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 ;挂上钩码后再调节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如发现没挂钩码时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动力F1 / N | 动力臂L1 / cm | 阻力F2 / N | 阻力臂L2 / cm |
1 | 1.5 | 10 | 1 | |
2 | 1 | 20 | 10 | |
3 | 1 | 20 | 1.5 | 10 |
(1) 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 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动滑轮 重G动/N | 钩码重 G物/N | 钩码上升 高度h物/m | 直接将钩码 举高做的功 W有用/J | 动力F动/N |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动/m | 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 W总/J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1 | 0.53 | 1 | 0.1 | 0.1 | 0.7 | 0.3 | 0.21 | 47.6% |
2 | 2 | 0.1 | 0.2 | 1.1 | 0.3 | 0.33 | 60.6% | |
3 | 4 | 0.1 | 0.4 | 2 | 0.3 | 0.6 | 66.6% |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 (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