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功 W有用/J | 拉力 F/N | 绳端上升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 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1.6 | 0.3 | 0. | ||
3 | 4 | 0.1 | 0.4 | 1.1 | 0.5 | 0.55 | 72.7% |
⑴第2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J,测得的机械效率是 ;
⑵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
⑶第3次实验中的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拉力使重物上升相同距离时,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填“增加”或“减少”),由此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组的自重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
小明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光滑轨道、物块A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三次实验中弹性形变的大小la<lb=lc,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a=hc<hb)。
⑴实验中通过观察同一滑块________,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
⑵比较图(a)、(b)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同一弹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性势能越大。
⑶通过比较___________两个实验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材料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