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用图甲装置(火焰稳定)做晶体熔化实验。在晶体熔化过程中,将试管拿出,熔化停止,放回杯中,又继续熔化。实验完成之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实验现象及图像,我们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特点有 、 。
②通过图像,还可以得出这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 (填“相同”或“不同”)
③如果用该装置做液体的沸腾实验,烧杯中和试管中都装入水,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
小强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①此时的像是 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向左移动蜡烛,像变 (填 “大”或“小”) 。
②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 “不能”)。
③小强将自己的近视跟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 移动光屏(填 “左”或“右”)。
④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侧(填“蜡烛” 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①请用笔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未连接部分连接好(连线不得交叉)。
②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
③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滑到 端(填“A”或“B”)。同学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了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的通过小灯泡的 电流值,并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纸上给出了U-I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为 Ω。
④从图象还可看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个实验如下
一是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他们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
二是改进的“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 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F是塑料饮料瓶、橡胶塞及弯曲的玻璃管制成的溢水杯,E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升降)。请完成下列内容:
①请将图甲中的实验步骤合理排序 (只填字母)。
②设计表格,记录测石块密度的实验数据与结果。
③在图乙所示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E,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 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B的示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测计A的示数变化量和B的示数变化量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填“>”、“=“或“<”)。
④教材上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丙所示,同学们改进的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 较有什么优点?(请写二条)
一条:
二条:
为了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沈老师制作了下图所示的“金属线胀演示器”。取两根等长的金属丝,左端分别同定在调节螺杆上,右端固定在指针的中孔位置,指针的中孔右端勾挂小弹簧的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铁钉上。实验前,调节左端的螺母,使两指针都指向刻度盘的最左端(此时弹簧被拉伸)。点燃蜡烛,移动蜡烛架,增大金属丝的受热范围。金属丝膨胀,弹簧拉动指针向右偏转(指针最下端是可转动的支点)。
①指针向右偏转幅度越大,金属丝的膨胀程度
②若用此装置做比较铁和铜两种金属受热膨胀的实验,对两种金属丝的选择要求
是 , 加热时对两蜡烛火焰的要求是
。
③若用该装置探究金属的膨胀与温度的关系,要保证两根金属丝的
和 相同,对蜡烛火焰的要求是 。
④该装置的设计和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填两种方法): 、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