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使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②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
(如图18所示)。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 20 | 30 | 40 | 50 | |
气体的压强(Pa) | 1.0×105 | 10.3×105 | 1.07×105 | 1.1×105 |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初步验证了自己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
⑴小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夏天,小丽将自行车车胎中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明,于是
她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明聊天。忽然,猛听“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⑶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一例。
⑷小丽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度进行探究活动的?
在生产中,人们往往用的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王刚同学分别用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3OB)、一只滑轮和一些细绳构成的组合机械来提升重90N的物体。
王刚在实践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他先单独使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如图19甲所示,然后又用动滑轮和杠杆组成的组合机械来提升重物,如图乙所示。
⑴在不计机械重,绳重,部件间摩擦时,F1=________N,F2=______N.比较F1、F2可以看出,使用乙图组合机械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能省距离的组合机械,请把设计方案图画在下面的方框内。
甲 乙
图19
⑶王刚在实验中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使用乙图的组合机械与使用甲图的动滑轮相比,它的机械效率是否发生改变呢?
㈠为了比较甲、乙两机械效率的大小,需要测量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机械效率η甲=_________________,η乙=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量来表示)
泰州城区某中学“STS”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通扬河水质,采集了如图20甲所示的河水样品,同学们正确地用天平并借助于量筒测量了河水样品的质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乙(a)(b)所示,然后将河水样品倒入图丙所示的密闭隔热装置中,用恒定功率为80W的电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测出图丁表格的数据。(外面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问:⑴表格中哪一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改正后应为多少?
⑵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图和表格中的数据,经过必要的计算,可求出能反映河水性质的哪两个物理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⑶与反映纯水性质的相关物理量相比,通扬河水质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说明两点)
升中一模物理 第7页
⑷在图丁的坐标纸中作出实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 |||
![]() | |||
图 20 丁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温度/℃ | 23 | 39 | 55 | 61 | 87 | 103 | 103 | 103 |
以汽油为燃料的助动车,由于燃烧不充分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原因。已逐步被电动自行车取代(如图20)下表是泰州飞龙电动自行车整车技术性能的一些数据。
最高车速 | 6m/s |
一次充电持续里程 | 50km |
一次充电贮存的能量 | 1.8×106J |
蓄电池电压 | 36V |
骑行最大噪声 | ≤62dB |
⑴请你写出电瓶车在下列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电瓶充电:________________;电瓶放电:_____________;电瓶车行驶过程中:_________。
⑵电瓶车与摩托车相比,电瓶车有什么优点?(至少写两点)
⑶以这种品牌的电瓶车为例,如果蓄电池贮存的能量全部用于车辆行驶,当车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电瓶车的功率是多大?
⑷这种电动车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安?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热点,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核污染更是全人类最高度警惕的问题,继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之后,2002年8月12日,质量m=1.4×107kg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引起挪威生态保护组织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1)核裂变、聚变是大量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潜艇中反应堆的核能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得的?
(2)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波速v=145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t=0.146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h约为多大?(取整数值)
(3)请你向专家们建议一“库尔斯克”号的打捞方案。
(4)“库尔斯克”号浸没在水中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如何变化?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