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__________cm。
(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4)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移动。
(5)图8中有四幅示意图,下面A、B、C、D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位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 ②① B.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 接触面的材料 | 压力F/N | 摩擦力f/N |
① | 木块与木板 | 8 | l.6 |
② | 木块与木板 | 12 | 2.4 |
③ | 木块与毛巾 | 12 | 5.0 |
(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序号 与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一时间(t)图象.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多远?
(2)若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9,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
(3)如图10所示,一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11.求:在0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我们在知道研究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中,只有让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这是力的平衡知识的应用,请你想想看,在本学期的物理学习中,研究什么问题时也用到这一知识?请举一例并说明研究过程。